夏瓊寺初建時屬于噶丹派,格魯派興起后,它和其他噶丹派寺院一樣,成為格魯派寺院,采用色拉寺佛學教程,屬于色拉寺系統。清乾隆三十六年(1772)十月,三世卻藏阿旺圖登旺秋(1725--1796)任該寺第三十九任總法臺,曾捐銀4000余兩建成該寺具有128根大柱的經堂。自此,歷輩卻藏活佛為該寺寺主,夏瓊寺成為佑寧寺的屬寺之一。重瓊寺所轄寺院《安多政教史》載有20多座,《夏瓊寺志》云25座,主要分布在化隆縣的西半部,即今支扎鄉的支扎寺,雄先鄉的雄先寺、卡夏德靜房、賽康靜房,查甫鄉的才毛吉靜房,扎巴鄉的達東尕布寺、東沖寺、甲玉寺,德加鄉的德加寺、知乎隆寺、昂思多鄉的尕吾寺、尕若洞寺、尖扎麻尼經堂,二塘鄉的科才卡昂寺,群科鎮的安達恰罕卡昂寺、貢依寺、文布具卡昂寺,沙連堡鄉的卡崗寺、郭卜列寺,德恒隆鄉的尕加知崗寺、那加寺、塘才噶爾寺,加合鄉的多達寺、麻達寺,石大倉鄉的乙什扎寺。解放前夕部分寺院已經消亡,一般傳為18座屬寺,內分上下二部,支扎、查甫地區寺院稱為上部屬寺,其下至乙什扎寺,稱之為下部屬寺。《夏瓊寺志》亦云,今海南州貴德縣白馬寺(藏語謂之郭密卻什典格寺)、化隆德恒隆若索寺、甘都東麻昂寺、海西州都蘭縣香日德鎮香日德班撣行轅等原為夏瓊寺屬彥,后獻白馬寺于卻藏活佛,獻若索寺于尖扎拉莫德千寺的直于倉活佛,獻東麻昂寺于拉卜楞寺第二世嘉木樣活佛。香日德班禪行轅最初由六世班禪賜給夏瓊寺,后因路途遠,夏瓊寺復獻于班禪大師。